观察下面几个式子:
13 = 1; (1)2 = 1
13 + 23 = 9; (1 + 2)2 = 9
13 + 23 + 33 = 36; (1 + 2 + 3)2 = 36
13 + 23 + 33 + 43 = 100; (1 + 2 + 3 + 4)2 = 100
…… ……
大家应该可以猜到,事实上,对于任意正整数 n ,下述等式永远成立:
13 + 23 + … + n3 = (1 + 2 + … + n)2
这个恒等式的证明方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看到了一种有趣的组合证明方法,来源于《Proofs that Really Count》的第 8 章。
首先,让我们考虑所有这样的数列:它由 0 到 n 之间的整数组成,长度为 4 ,并且最后一个数严格大于前面所有的数。我们把所有满足要求的数列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A 。也就是说:
A = {(a, b, c, d) | 0 ≤ a, b, c < d ≤ n} 集合 A 里面有多少元素呢?我们可以这样来计算:最后一个数 d 的值可以从 1 到 n 当中选择,只要 d 选定了,前面的数都可以从 0 到 d - 1 之间任意选择,这一共会产生 d3 种选法。于是,集合 A 的元素个数就是 13 + 23 + … + n3。
接下来,让我们考虑所有这样的数列:它由 0 到 n 之间的整数组成,长度为 4 ,并且第 2 个数严格大于第 1 个数,第 4 个数严格大于第 3 个数。我们把所有满足要求的数列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B 。也就是说:
B = {(x, y, z, w) | 0 ≤ x < y ≤ n 并且 0 ≤ z < w ≤ n} 集合 B 里面有多少元素呢?我们可以按照下面这种方式来计算。如果 x 选的是 n - 1,那么 y 有 1 种选法;如果 x 选的是 n - 2,那么 y 有 2 种选法……如果 x 选的是 0,那么 y 有 n 种选法。总之,选择合适的 x 和 y 就有 1 + 2 + … + n 种选法。类似地,选择合适的 z 和 w 也有 1 + 2 + … + n 种选法,因而满足要求的数列一共有 (1 + 2 + … + n)2 个。
接下来,我们在 A 、 B 两个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证明 13 + 23 + … + n3 = (1 + 2 + … + n)2 。对于 A 当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a, b, c, d) :如果 a < b ,那么数列保持原形不变,仍然是 (a, b, c, d) ;如果 a > b ,那么把数列变为 (c, d, b, a) ;如果 a = b ,那么把数列变为 (b, d, c, d) 。容易看出,集合 A 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会唯一地对应于集合 B 当中的某个合法的元素。举三个例子:
(1, 2, 3, 4) → (1, 2, 3, 4)
(2, 1, 3, 4) → (3, 4, 1, 2)
(1, 1, 2, 4) → (1, 4, 2, 4)
反过来,对于 B 当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x, y, z, w) :如果 y < w ,那么数列保持原形不变,仍然是 (x, y, z, w) ;如果 y > w ,那么把数列变为 (w, z, x, y) ;如果 y = w ,那么把数列变为 (x, x, z, w) 。容易看出,集合 B 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能变回为集合 A 当中的元素。因此,集合 A 和集合 B 里的元素确实是一样多的。
又学习了!
大神最近有空了,天天更新
第三排
构造组合模型证?我也来一个..
考虑这么一个(n+1)xn的棋盘,由两种颜色的两块拼成(下图中n=4).
01111
00111
00011
00001
考察取两种颜色各一个的方案数.显然等于右边.下面换种方法算..
将方案分成三类:
i.取的1在最后一列;ii.取的1不在最后一列,且取的0在第一列;iii.取的0和1均在中间(n-1)列.
情形i对应于 (最后)一列 x 所有0 ,情形ii对应于 (第)一列 x 除最后一列外的1 ,故加起来对应于一列中取一个,乘以前n列取一个,即n^3.
情形iii嘛,就是n-1时的问题..
嘛..就是个图形的说法而已..没准儿有人喜欢呢..
最近更新好勤
膜拜神犇
犇
这个字才神
地基的昵称…
膜拜。顺便求教楼主如果我高一水平想自己提高数学有什么好书推荐的?
好久没来啊啊 有更新!!! 吃数学 不长肉 真好:)
试试这个有木有设置好头像:)
hahahahaha
还没有……?!
啊,有啦,真好:)
顶一个,有趣的证明
的确一一对应,可就是感觉还是有点怪,继续观看.
“如果 a = b ,那么把数列变为 (b, d, c, d) ”和“如果 y = w ,那么把数列变为 (x, x, z, w) ”没有看懂
求解释
应该是建立了一个映射关系,并且保证各种映射方案不会产生重复的结果吧
alert(“XSS”)alert(“XSS”)alert(“XSS”)alert(“XSS”)
17Lccm说的感觉上是要避免重复吧……
17L ccm说的感觉上是要避免重复吧……
构成一一对应关系,card(A)≤card(B),card(B)≤card(A)。
A中不同的原象对应到B中的象也不同
=================================================
素数判定. 有:
一个奇数a是素数, 则有 (((Bernoulli_{a-1}) * a) + 1) mod a = 0
=================================================
这结论是新的吗?
如 B4= -1/30, (B4*5+1) = 5/6, (B4*5+1) mod 5 = 0.
如 B8= -/30, (B8*9+1) = 7/10, (B8*9+1) mod 9 = 7.
对于: 341, 561
(bernoulli(340)*341+1) mod 341 =311
(bernoulli(560)*561+1) mod 561 =291
在MuPad 下, 做验证:
对应于第二项为0, 第一项是素数.
二项式系数能递归得到,也可以直接用函数得到C_{n}^{k}.
Bernoulli数能递归得到, 有函数直接得到吗??
如有, 对Bernoulli数作某种变换,就能得到自然数中素数列,
下一个素数的是?
>for i from 2 to 100 step 2 do print((i+1), (bernoulli(i)*(i+1)+1) mod (i+1)); end_for
3, 0
5, 0
7, 0
9, 7
11, 0
13, 0
15, 11
17, 0
19, 0
21, 15
23, 0
25, 21
27, 19
29, 0
31, 0
33, 23
35, 1
37, 0
39, 27
41, 0
43, 0
45, 22
47, 0
49, 43
51, 35
53, 0
55, 1
57, 39
59, 0
61, 0
63, 43
65, 53
67, 0
69, 47
71, 0
73, 0
75, 51
77, 1
79, 0
81, 55
83, 0
85, 69
87, 59
89, 0
91, 79
93, 63
95, 1
97, 0
99, 67
101, 0
之前我发现了平方和公式的巧妙证明 然后就一直在思考立方和公式的证明 没想到偶然间就在这里看到了 博主有兴趣交个朋友吗?qq2214591245
更喜欢地板的思路,图形思维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Mathematical Gardner一书上有和地板思路相通的证明
咦?
咦??
25L说我么..
嘛..其实我觉得我说的那些..无非是归纳/递推降了个次..加上等差数列求和画成图罢了..
好
之前我发现了平方和公式的巧妙证明 然后就一直在思考立方和公式的证明 没想到偶然间就在这里看到了 博主有兴趣交个朋友吗
搞不懂。。。
这个字能不能大点啊
问一下,怎么在mathematica输入无穷根号?比如
sqrt(1+2*sqrt(1+3*sqrt(1+4*…)))
就是这道题:
http://www.mysanco.com/wenda/index.php?class=discuss&action=question_item&questionid=3316
膜拜
对于 A 当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a, b, c, d) :如果 a b ,那么把数列变为 (c, d, b, a) ;如果 a = b ,那么把数列变为 (b, d, c, d) 。容易看出,集合 A 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会唯一地对应于集合 B 当中的某个合法的元素。
看不懂,求大牛解释…..拜托了…~~~~(>_<)~~~~
A中如果a=b=c,怎么在B中找对应元素
但这个立方和的公式只能规定从一开始,从三开始都不成立,这太有局限性了
挺巧秒的
This is fascinating – thanks for explaining it all so clearly. The only thing I don’t understand is in the last paragraph – are the pronuclei also polar bodies? Do they wither away? At what point does the mix of genetic material become permanent?Of course, I should probably just wait for the next int3tllmensRa0;
这个方法确实很巧妙,不知道有没有可视化的几何图形方法来证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