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选谈:思维的尺度

    这个月月初就开始看《从一到无穷大》,花了接近两个星期才看完。这确实是一本让人放不下手的好书。考虑到我的阅读速度,一个多星期一本书已经近乎神速了。在这本书里我经常会看到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前段时间我还写过书里提到的一个有趣的东西——环面上的染色问题反而比平面上的“四色问题”更加简单。这种例子并不罕见,很多时候一些扩展版的问题反而比原问题更加简单。在第八章,我看到了另一个好玩的东西:随机游走(random walk)问题。
    随机游走问题是说,假如你每次随机选择一个方向迈出一个单位的长度,那么n次行动之后你离原点平均有多远(即离原点距离的期望值)。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的二维情况反而比一维情况更加简单,关键就是一维情况下的绝对值符号无法打开来。先拿一维情况来说,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平均距离应该是0,因为向左走和向右走的几率是一样的。确实,原点两边的情况是对称的,最终坐标的平均值应该是0才对;但我们这里考虑的是距离,它需要加上一个绝对值的符号,期望显然是一个比0大的数。如果我们做p次实验,那么我们要求的平均距离D就应该是

  

    其中d的值随机取1或者-1。这里的绝对值符号是一个打不破的坚冰,它让处于不同绝对值符号内的d值无法互相抵消。但是,当同样的问题扩展到二维时,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把每一步的路径投射到X轴和Y轴上,利用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求出离原点的距离的平方R^2的值:

  

    一旦把平方展开后,有趣的事情出现了:这些X值和Y值都是有正有负均匀分布的,因此当实验次数p充分大时,除了那几个平方项以外,其它的都抵消了。最后呢,式子就变成了

  

    于是呢,就有平均距离R=sqrt(n) (准确的说是均方根距离)。我们得出,在二维平面内随机选择方向走一个单位的长度,则n步之后离出发点的平均距离为根号n。这是一个很美妙的结论。

Read more…

最酷的证明:Pick定理另类证法

    难以想像,一段小小的证明竟然能比一个瘦小的留着长头发穿黑色短袖T恤紧身牛仔裤边跳边弹吉他的MM还要酷。原来一直以为这个证明已经很酷了,现在显然我已经找到了一个更酷的证明。
    Pick定理是说,假设平面上有一个顶点全在格点上的多边形P,那么其面积S(P)应该等于i+b/2-1,其中i为多边形内部所含的格点数,b是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绝大多数证明都是用割补的办法重新拼拆多边形。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另类的证明。
    假设整个平面是一个无穷大的铁板;在0时间,每个格点上都有一个单位的热量。经过无穷长时间的传导后,最终这些热量将以单位密度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铁板上。下面我们试着求多边形P内的热量。考虑多边形的每一条线段e:它的两个端点均在格点上,因此线段e的中点是整个平面格点的对称中心,因而流经该线段的热量收支平衡(这半边进来了多少那半边就出去了多少),即出入该线段的热量总和实际为0。我们立即看到,P的热量其实完全来自于它自身内部的i个格点(的全部热量),以及边界上的b个格点(各自在某一角度范围内传出的热量)。边界上的b个点形成了一个内角和为(b-2)*180的b边形,从这b个点流入P的热量为(b-2)*180/360 = (b-2)/2 = b/2-1。再加上i个内部格点,于是S(P)=i+b/2-1。

来源:
http://zhuhcheng.spaces.live.com/blog/cns!DE38E96268C49F28!212.entry
http://www.math.ethz.ch/~blatter/Pick.pdf

趣题:空间四边形外切于给定球,求证四切点共面

    多年以前,要想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数学系,你必须通过四项入学考试;头两个都是数学考试,一个笔试,一个面试。在面试中,学生和考官都是一对一的,考官可以自由向学生提出任何他喜欢的问题。那时,为了筛选出他们不想要的应试者(主要是犹太人),很多考官都会出一些题目描述简单有趣、解答过程极其巧妙而又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具杀伤力,民间戏称其为“棺材问题”(coffin problems)。下面这个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棺材问题”:
    考虑一个空间四边形A1A2A3A4,它的四条边A1A2, A2A3, A3A4, A4A1都与一个给定的球相切。求证,这四个切点共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考虑一个菱形的钢架沿对角线折叠,或者一个正四面体钢架去掉相对的两条棱。把这个空间四边形当成一个碗去接一个球,你会发现这个球卡在空间四边形中掉不下去了,此时它与四条边都相切。凭借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很容易提出这个猜想:四个切点是共面的。

Read more…

分享:N多国外大学的教学录像

    偶然路过这个地方,感觉像发财了一样。你可以看到Berkeley、Stanford、MIT等各大名校的教学录像链接,包括物理、数学、计算机、生物、经济等诸多学科。向来是很喜欢国外编写的教材的,今天发现国外课堂似乎也异常的精彩,特别是MIT,实在是太牛了。要强烈推荐的是Walter Lewin的物理课,从上个月开始他的课在网上相当火爆。看看下面的视频吧,我保证你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激动人心的物理课: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99年Walter Lewin的Physics I: Classical Mechanics,我这里用流媒体在线播放速度贼快。今天没事干,看了一下他的第一堂课,那是真的牛B。这40分钟完美地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引入物理单位时,Walter Lewin放映了一段经典短片Powers of 10,如果你还没看过的话一定要去看。最精彩的部分是Walter Lewin用物理单位的量纲检验法确定了物体坠落时间与物体高度、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假设我们有t = h^a * m^b * g^c,由于等式左边是一个时间,等式右边也必须得出一个时间单位。这足以说明b=0,c=-1/2,以及a=1/2。于是我们知道了,t应该与h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我们无法确定他们之间是否有常数以及这个常数是多少)。最后,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由于我们不知道常数是多少,结论无法直接验证;但我们可以对不同的h做两次实验,把他们的结果相除,这样的话常数就会被除掉。换句话说,假如物体坠落的高度为原来的2倍,那么落地所需时间就应该是原来的根号2倍。Walter Lewin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成功地演绎了完整的物理研究基本方法。嗯,真的很精彩。我还要接着看下去。

    这里是前几年算法导论课的教学录像,同样来自于MIT。课程所用的教材就是《算法导论》。如果你正在钻研《算法导论》的话,不妨去这里看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还是要给那个跟我说想学CS的MM说一声,《算法导论》真的是个好东西。

Super Mario之量子物理学版?

    Kaizo Super Mario本来是一个号称世界上最变态的Super Mario的ROM hack,有几段看上去非常折磨人的游戏视频在互联网上流传很广。当然,网上也有类似于XX秒快速通关之类的动画,但那看上去就太假了,显然是用SL大法搞出来的,体现不出这个hack的变态程度。有牛人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两者结合起来,让视频同时展示出所有的尝试(就像科幻小说《一日囚》的“时间叠加”,或者电影The Next的“2分钟预见”),既能反映其变态程度,看上去又没那么折磨人。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另类的动画。动画做完后,此牛人突然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量子物理学中不确定性原理的一个绝佳的演示么?你可以在上面那个链接里读到一大篇与“多世界解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有关的理论。

  

视频链接:http://www.vimeo.com/676234
消息来源:http://jandan.net/2008/03/16/quantum-super-mar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