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ing机、人工智能以及我们的世界

    昨天终于读完了《The Annotated Turing》一书,第一次完整地阅读了 Turing 最经典的那篇论文,理解了 Turing 机提出的动机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结论。不过,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则是让我开始重新认识和思考这个世界。在这里,我想把我以前积累的哲学观点和最近一些新的思考记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The Annotated Turing》一书中的一些学术内容,留待以后几篇日志与大家分享。今年是 Alan Turing 诞辰 100 周年,图灵公司将推出这本书的中译本《图灵的秘密》,现在正在紧张的编辑排版中,不久之后就能和大家见面。

    1928 年, David Hilbert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是否存在一系列有限的步骤,它能判定任意一个给定的数学命题的真假?这个问题就叫做 Entscheidungsproblem ,德语“判定性问题”的意思。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一套步骤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一种判断一个数学命题是否为真的通用方法。为了证明这一点,真正的难题是将问题形式化:什么叫做“一系列有限的步骤”?当然,现在大家知道,这里所说的“有限的步骤”指的就是由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元素搭建而成的一个机械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算法”。不过,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人们只能模模糊糊地体会“一个机械过程”的意思。 1936 年,Alan Turing 在著名的论文《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中提出了一种假想的机器,第一次给了“机械过程”一个确凿的含义。

Read more…

漫话科学哲学:什么是科学解释?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思考一些科学之外的东西。数学家发现新定理,物理学家提出新理论,发明家创造新事物,自以为无所不能的科学似乎已经统领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但是,谁又来思考科学本身呢?于是我常常幻想,如果当初科学没有战胜宗教,世界又将怎样?人类依旧停留在穷困的黑暗社会?还是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甚至是凭借直觉和信仰建立了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物理体系,虽然这套体系和我们现有理论大相径庭?无论怎样,如果我们当真生活在宗教胜出的那个平行世界中,我们不但不会质疑这个问题,相反还会问自己如果科学战胜了宗教的话生活会变得多么不可思议。因为“科学”的定义变了。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探索世界,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分歧形成了不同的“科学范式”。一个科学范式下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另一个科学范式下可能变得无比荒谬,因为它们在科学发展的最底层就已经有了矛盾。当宗教统治人类历史时,宗教便是“科学”;外人看来再不合理的事情,只要是在自己圈子里发展出来的,怎么看都再正常不过。宗教与科学之争其实是两个科学范式之间的战争,它们的争端永远没有办法解决,因为各自的理论在各自的研究方法之下都是正确的,它们本身并无对错之分,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或许期待着有那么一套“算法”作为法官来评判哪个科学范式更好,不幸的是这个法官本身所代表的就是第三种科学范式,争端不但没有任何缓和,反而扩大了。
    前几天刚看完《科学哲学》这本书。科学哲学很有意思。这里我举一个有趣例子来说明,科学哲学问题相当值得思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