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题:只用赋值、自增和循环操作实现减法运算

  网友Mingliang Zhu在TopLanguage上发起提问。

  设想这样一个计算机系统,它只支持以下几个操作:
    1. 定义变量、给变量赋值;
    2. 变量自身加一;
    3. 令一段语句循环执行指定的次数。
  这个系统只处理且只能处理0和正整数。系统不存在“溢出”的问题。
  注意这个系统没有比较运算,事实上它甚至不存在Boolean值和判断语句。
  循环语句也不是FOR i=a TO b DO的形式,只能是LOOP n的形式。

  在这个系统上实现加法很容易,让a自增b次即可。现在的问题是,你能在这个系统上实现减法吗?

Read more…

趣题:尽可能用奇数次猜测完成猜数游戏

    现在,我在心里想一个不超过n的正整数t。你的任务是尽可能用奇数次猜测猜中这个数(你知道n是多少)。每次猜测后,我都会告诉你你所做的猜测是大了还是小了。你不能猜测已经被排除了的数(来消耗猜测次数),你的每次猜测都必须符合我原来给出的回答。你觉得,你获胜(奇数次猜中)的几率有多大?

 
    动态规划的几个类似的经典模型启发了我们:设a[m]表示采取最优策略后在m个数里猜奇数次猜中的概率,b[m]表示如果题目要求我们猜偶数次,那最优策略下有m个数时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考虑现在我有m个数可以猜,我想在奇数次内猜中。现在我猜的是数字i。狗屎运最好时,我一次猜中直接就赢了,它的概率是1/m;有(i-1)/m的情况下我会得到“大了”的提示,这样的话我需要用偶数次猜测去猜前面那i-1个数;剩余的那(m-i)/m的情况中,我需要用偶数次猜测去猜m-i个数。因此,a[m] = Max {1/m + (i-1)/m * b[i-1] + (m-i)/m * b[m-i], 1≤i≤m}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得出b[m]的递推公式:b[m] = Max {(i-1)/m * a[i-1] + (m-i)/m * a[m-i], 1≤i≤m} 。
    学习使用Mathematica确实是一件好事,你可以用Mathematica非常方便地描述出我们上面的两个递推公式,不需要自己去写那些冗长的程序了。
a[m_] := Max[Table[1/m + (i-1)/m * b[i-1] + (m-i)/m * b[m-i], {i, m}]]; a[0] := 0;
b[m_] := Max[Table[(i-1)/m * a[i-1] + (m-i)/m * a[m-i], {i, m}]]; b[0] := 0;

Read more…

趣题:用位运算生成下一个含有k个1的二进制数

    在所有8-bit的整数中,含有k个数字“1”的二进制数一共有C(8,k)个。给出其中的一个二进制数,你如何利用位运算快速找到下一个恰有k个“1”的数?例如,如果给你二进制数01011100,那么下一个(含4个“1”的)数就是01100011。在继续阅读下去之前,建议你仔细思考一下。你或许会想看看我很早以前写的一篇介绍位运算的文章。这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很多位运算技巧在这里都有体现。

    在草稿纸上随便举几个例子,规律很容易看出来。由于“1”的个数是固定的,为了让这个二进制数更大,我们必须把第一个出现在“1”左边的“0”改成“1”;同时,为了让这个二进制数尽可能小,我们必须把它右边那些“1”重新排到最低位去。
    更具体地说,下一个二进制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找到右起第一个单个的或连续的数字“1”,把它们全改成“0”,同时把它们左边的那个“0”改为“1”。此时,“1”的个数可能减少了,我们只需把还差的“1”摆在最右边就行了。举个例子,01011100的右起第一个“1”在第三位,把它和左边紧挨着的“1”一并变为“0”,并把再左边那个“0”变为“1”,于是我们得到01100000。我们还差两个“1”,把这两个“1”补在最低位得到01100011即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想出一个用位运算来实现这些步骤的办法。
    我们已经熟知,用x & -x可以提取最右边的那个“1”。当意识到可以利用加法来消除连续的“1”时,我们很快得到了第一步操作的位运算实现:把x & -x加到x上,利用二进制加法的进位把“..01111..”变成“..10000..”。现在,我们需要计算出刚才的操作中一共“跳过”了多少个“1”,换句话说现在的x的右起第一个“1”和原来的x的右起第一个“1”差了多少位。关键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用除法来完成这一步,例如100000除以100就相当于把被除数右移2位,得到的结果即可以表示两个数中的“1”差了多少位。在最低位产生指定数量的“1”需要用到另一个技巧:减1操作可以把右边连续的“0”都变成“1”,即把…10000变成…01111。我们得到了该问题的第一个算法:

b = x & -x;
t = x + b;
c = t & -t;
m = (c/b >> 1) - 1;
r = t | m; //最终结果

    我们对上述算法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操作              | 样例     |  说明
——————+———-+—————————-
x                 | 01011100 |  原数
b = x & -x        | 00000100 |  提取x的右起第一个“1”
t = x + b         | 01100000 |  把x的右起第一个位于某个“1”左边的“0”变成“1”,并把它右边的那些“1”都变为“0”
c = t & -t        | 00100000 |  提取t的右起第一个“1”
c / b             | 00001000 |  右移c中的那个“1”,其结果中最低位连续的“0”的个数正好是c和b中的“1”相差的距离
m = (c/b >> 1) – 1| 00000011 |  在最低位产生数字“1”,其个数比上述的“距离”少1
r = t | m         | 01100011 |  最终结果

    除去赋值,我们一共用了9个运算符。有可能用更少的运算么?

Read more…

双向Josephus问题中的分形图形

    Daisuke Minematsu和他的同学们发现,Josephus问题中也隐藏着分形图形。Josephus问题是初学编程的人必然会接触到的一个问题——n个人围成一圈进行1到k报数,每次报到k的人退出游戏(离开这个圆圈),那么最后剩下的那个人是谁。在这里,我们考虑一个Josephus问题的变种:双向Josephus问题。双向Josephus问题中有两个交替进行的报数进程,其中一个按顺时针方向踢出每第k个人,另一个进程则逆时针踢出每第k个人。两个进程交替进行,直到最后只剩一人为止。假如n=10, k=3的话,第一个退出的人是#3,第二个退出的人是#8,第三个退出的人是#6,以后分别是4, 10, 9, 5, 1, 7,最后剩下的人是2。我们用S(n,k)来表示在相应的n值和k值的情况下最后剩下的那个人的编号,对于每个固定的k值,函数S的图象竟然都是一个分形图形。右图是S(n,4)所对应的图象,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个图象的自相似性。你可以自己用Mathematica来验证一下。

Read more…

立体图与三维数据展示

    我的左眼有相当严重的散光,因此无缘各种类型的3D立体图,包括看对眼、立体眼镜、左右两幅图(一只眼睛看一个)等等。后来,网上出现了一种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体验的3D图,原理非常简单,效果也比较震撼。只需要在两个眼睛的位置分别拍照,然后做成gif循环显示两个图片,大脑也可以从中迅速获取信息分辨出第三维来。闲逛ffffound时偶然发现这个图,突然想到:同样的方法为何不用于展示三维数据呢?于是试着用Mathematica做了一个。Mathematica输出gif动画相当简单,只需要一句Export[“file.gif”,{g1, g2, …}]就行了。在这里,我们将用三维空间的点来展示组合数的各位数字之和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使用3D动画的效果非常明显。

img = ListPointPlot3D[
  Table[Total[IntegerDigits[Binomial[i, j]]], {i, 0, 50}, {j, 0, 50}],
   ViewVertical -> {0, 0, 1}, ImageSize -> 600];
Export["F:\file.gif", {Show[img, ViewVector -> {-32, -20, 60}],
  Show[img, ViewVector -> {-31, -21, 60}]}];

    类似地,我们还可以做出环视一周的gif动画来,虽然这样将很难观察出细节,但对总体的把握效果将更好。